微信图片_20190227101710

450ml礼盒

微信图片_20190227101710
产品描述
参数

田禾金色火麻油,一份来自地球超级植物的大自然营养精华!

火麻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超级食物之一!是最具营养平衡性的健康油脂,它蕴含宝贵的亚麻酸(ω-3)、亚油酸(ω-6),是身体必需不饱和脂肪酸的丰富来源,它还是超级脂肪酸 γ-亚麻酸 (GLA)和亚麻油酸 (SDA) 的补充来源。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(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,FAO)向全世界特别推荐的“最具开发价值”的植物油。

火麻是一年生桑科直立草本植物,植株体内蕴含者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、纤维素、火麻仁蛋白质、氨基酸等多种天然有机化合物,这些植物营养素对人体具有非常有益的调节作用,是人类优化身体健康的好帮手!

 

火麻油 营养成分表

项目

能量

蛋白质

脂肪

油酸

亚油酸

亚麻酸

碳水

化合物

100克(g

3696千焦

0

99.9

13.7

57.7

17.0

0

0毫克

营养素

参考值%

44%

0%

167%

 

 

 

0%

0%

 

火麻油不仅可以补给Ω-3、Ω-6脂肪酸,还包括亚油酸(LA),GLA(γ-亚麻酸)和AA(花生四烯酸)。

·         Ω-3与Ω-6对于人体健康的好处 :降血压、预防心血管病、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、预防炎症和哮喘、降低血糖,预防糖尿病、预防乳腺癌和直肠癌、促进脑细胞发育、提高脑细胞活性, 提高记忆力、增强视网膜的反射力,预防视力减退、防止老年痴呆等。

·         α - 亚麻酸(ω-3):是人体必需脂肪酸。α-亚麻酸的生理作用:增强智力,提高记忆力,保护视力、改善睡眠;抑制血栓性疾病,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;降低血脂;降血压;抑制出血性脑中风;预防过敏。

·         γ-亚麻酸: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。γ-亚麻酸可以治疗高血压,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、锌缺乏症的改善、γ射线放疗的增敏,对于亨庭顿氏舞蹈症、苯丙酮尿症、更年期综合征、帕金森氏症、哮喘、湿疹、甲状旁腺亢进等多种病症也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 。

·         亚油酸(ω-6):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。亚油酸人体不能合成,或是合成的量远不能满足需要的脂肪酸。亚油酸具有降低血脂、软化血管、降低血压、促进微循环的作用,可预防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,特别是对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心绞痛、冠心病、动脉粥样硬化、老年性肥胖症等的防治极为有利,能起到防止人体血清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,有“血管清道夫”的美誉,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效果。

[内容来源于《 食品科学 》,2000],[内容来源于《科普中国·科学百科》]

 

 

火麻仁营养元素:

·          蛋白质≈28g/100g、碳水化合物≈16g/100g、不溶性膳食纤维≈27.3g/100g

·         维生素A≈0.13mg/100g 、维生素E≈39mg/100g、维生素B1≈0.69mg/100g、维生素B2≈1.88mg/100g

·         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、2种人体必需脂肪酸(亚麻酸(ω-3)、亚油酸(ω-6))。

·         丰富的钾、钠、钙、镁等常量元素和铜、铁、锰、锌、硒等微量元素

       [内容来源于《汉麻籽综合利用加工技术》p11-p14]

 

口服火麻油或者拌一份火麻油沙拉!送身体一份火麻滋养!

欢迎您享用植物清香浓郁的田禾金色火麻油!火麻油的健康用法推荐: 

·         建议您每日早晨空腹口服一勺火麻油(5~10ML),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E和亚麻酸、亚油酸等营养成分。

·         您也可以为自己做一杯家庭自制健康饮品,一杯火麻蜂蜜柠檬茶、一份火麻酸奶都会让您活力充沛、心情愉悦。

·         您还可以通过每天的膳食补充火麻营养,制作一盘美味的火麻油沙拉或一份清爽的火麻油凉拌蔬菜。

·          欧美国家有经常用火麻油制作冰沙、果汁、面包、意大利面等食物的习惯,各种丰富口味,您均可尝试。

欢迎您根据自己的习惯,做出更多美味的火麻健康食物!同时,欢迎您加入田禾火麻“Ω欧米茄营养计划”俱乐部,通过科学了解火麻营养,了解我们的身体,用智慧管理健康

 

健康贴士

·         为使必需脂肪酸不受破坏,建议直接食用(饮用)或凉拌使用。避免用火麻油长时间高温炒制。

·         开封后建议避光、冷藏。

 

 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未找到相应参数组,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

单位地址:山西省太原市龙城大街81号    联系电话:13096670704 / 13333582681

山西农业大学(省农科院)经济作物研究所版权所有  晋ICP备17010097号-1   技术支持:新网